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编程网 > 正文

玩转JUC工具,Java并发编程不再危机四伏

yuyutoo 2024-12-12 15:54 3 浏览 0 评论

前言

??当今互联网应用普遍需要支持高并发访问,而Java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其并发编程能力对于实现高性能的应用非常重要。而Java的JUC(java.util.concurrent)并发工具就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类和接口,可以让Java应用轻松实现高效的并发编程。

ReetrantLock

??ReentrantLock是Java提供的一个可重入锁,也是Java并发编程中最常用的一种锁。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相比,ReentrantLock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功能,可以更好地支持并发编程的实现。

特点

  1. 可重入性:与synchronized一样,ReentrantLock也支持可重入锁,即同一个线程可以重复获得该锁,而不会出现死锁。
  2. 公平锁:ReentrantLock可以创建公平锁,即按照线程请求的顺序分配锁,确保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最先获得锁,避免了线程饥饿问题。
  3. 中断响应:当线程等待获取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用interrupt()方法中断等待,避免线程无限等待。
  4. 条件变量:ReentrantLock可以创建多个Condition对象,用于控制线程等待和唤醒,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线程协作。
  5. 性能优越:在高度竞争的多线程环境中,ReentrantLock相比synchronized有更好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中。

简单使用

模拟秒杀商品场景

public class SecKillDemo {
    private static int stock = 1;

    // 秒杀锁
    private static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模拟多个用户抢购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加锁
                    lock.lock();
                    try {
                        // 判断库存是否足够
                        if (stock > 0) {
                            // 模拟生成订单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抢购成功,生成订单");
                            // 减少库存
                            stock--;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抢购失败,库存不足");
                        }
                    } finally {
                        // 解锁
                        lock.unlock();
                    }
                }
            }).start();
        }
    }
}
复制代码

加锁结果:最先进来的线程抢购成功其余线程抢购失败

不加锁结果:4个线程抢购成功出现超卖现象

可重入示例

??当一个线程获得了ReentrantLock锁之后,如果该线程继续请求获得这个锁,那么该线程可以继续获得这个锁,这种情况就是ReentrantLock锁的可重入性。下面是一个表现出ReentrantLock锁的可重入性的例子:

public class ReentrantLockExample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outer() {
        lock.lock(); // 第一次获取锁
        try {
            inner();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public void inner() {
        lock.lock(); // 第二次获取锁
        try {
            System.out.println("第二次获取锁");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entrantLockExample example = new ReentrantLockExample();
        example.outer();
    }
}
复制代码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ReentrantLock锁,并创建了一个outer方法和一个inner方法。在outer方法中,我们首先通过调用lock方法获取锁,并在try块中调用inner方法,然后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在inner方法中,我们再次获取锁,并输出一条信息。

??可以看到,在outer方法中,我们第一次获取锁,然后调用inner方法,inner方法中又通过lock方法获取了锁,但这次获取锁是成功的,并且能够正常输出信息,说明ReentrantLock锁具有可重入性。

Condition

??当使用ReentrantLock时,可以使用Condition对象来进行线程的协调和等待。

public class ConditionDemo {

    private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void increment() {
        lock.lock();
        try {
            while (count == 1) {  // 如果计数器已经达到1,就等待
                condition.await();
            }
            count++;  // 计数器加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count);
            condition.signalAll();  // 唤醒其他等待的线程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decrement() {
        lock.lock();
        try {
            while (count == 0) {  // 如果计数器已经为0,就等待
                condition.await();
            }
            count--;  // 计数器减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count);
            condition.signalAll();  // 唤醒其他等待的线程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ditionDemo demo = new ConditionDemo();

        // 创建两个线程分别进行增加和减少操作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demo.increment();
            }
        }, "Thread-A").start();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demo.decrement();
            }
        }, "Thread-B").start();
    }
}
复制代码

??在这个示例中,有一个计数器count,两个线程分别进行增加和减少操作。在increment()和decrement()方法中,通过调用ReentrantLock的lock()方法获取锁,并在执行操作之前使用while循环判断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就通过调用Condition的await()方法等待。

??当条件满足时,线程执行相应的操作,并使用Condition的signalAll()方法唤醒其他等待的线程。在这个示例中,当计数器为1时,增加线程就会等待,直到计数器减为0;当计数器为0时,减少线程就会等待,直到计数器增加为1。

应用场景

  1. 解决多线程竞争资源的问题,例如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个数据库进行写操作,可以使用ReentrantLock保证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写入。
  2. 实现多线程任务的顺序执行,例如在一个线程执行完某个任务后,再让另一个线程执行任务。
  3. 实现多线程等待/通知机制,例如在某个线程执行完某个任务后,通知其他线程继续执行任务

Semaphore

??Semaphore(信号量)是JUC并发工具包中的一种同步工具,用于管理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的访问。Semaphore 维护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可以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类似于停车场的车位管理,当所有的车位已满时,新来的车辆必须等待其他车辆离开才能进入停车场。

Semaphore实现限流

public class RateLimiter {

    private Semaphore semaphore;

    public RateLimiter(int permits) {
        semaphore = new Semaphore(permits);
    }

    public boolean tryAcquire() {
        return semaphore.tryAcquire();
    }

    public void release() {
        semaphore.release();
    }
}
复制代码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RateLimiter的限流器类。它有一个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Semaphore计数器,其中参数permits表示允许同时访问的线程数。

??在tryAcquire()方法中,我们使用了Semaphore的tryAcquire()方法来尝试获取一个许可,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在release()方法中,我们调用Semaphore的release()方法来释放一个许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permits = 5;
    RateLimiter rateLimiter = new RateLimiter(permits);

    // 模拟10个线程并发请求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 -> {
            try {
                if (rateLimiter.tryAcquir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获得访问权限");
                    Thread.sleep(1000);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被限流");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rateLimiter.release();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释放访问权限");
            }
        }, "Thread-" + (i + 1)).start();
    }
}
复制代码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限流器RateLimiter,允许同时有5个线程访问。然后,我们模拟10个请求。当有可用许可时,请求被允许访问;当所有许可都被占用时,请求被拒绝访问。

应用场景

  1. 限流:Semaphore可以用于限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数量,以控制系统的流量。
  2. 资源池:Semaphore可以用于实现资源池,以维护一组有限的共享资源。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可以帮助控制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在某些场景下,可能需要等待多个线程执行完毕后,再继续执行某些操作,这时候就可以使用CountDownLatch来实现线程的等待。

??CountDownLatch内部维护了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通过构造函数进行指定。在主线程中调用CountDownLatch的await()方法会使当前线程等待,直到计数器的值为0时才会继续执行。而在其他线程中调用CountDownLatch的countDown()方法则会将计数器的值减1。当计数器的值减到0时,之前在主线程中调用await()方法的线程就会继续执行。

CountDownLatch实现多任务合并

??比如说,有一个系统需要进行批量数据导入,数据是从多个文件中读取的,每个文件需要一个线程进行处理,等所有文件处理完毕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时候就可以使用CountDownLatch来实现等待多个线程执行完毕后再继续执行。。

public class BatchImportDemo  {


    private CountDownLatch latch;
    private String[] filenames = {"file1.txt", "file2.txt", "file3.txt"};

    public BatchImportDemo() {
        this.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filenames.length);
    }

    public void start() {
        for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s) {
            new Thread(new ImportTask(filename, latch)).start();
        }
        try {
            latch.await();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所有文件处理完毕,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static class Import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latch;

        public ImportTask(String filename, CountDownLatch latch)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this.latch = latch;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处理文件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正在处理文件 " + filename);
            try {
                Thread.sleep(2000); // 模拟文件处理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文件 " + filename + " 处理完毕。");
            latch.countDown(); // 计数器减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tchImportDemo demo = new BatchImportDemo();
        demo.start();
    }
}
复制代码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BatchImportDemo类,它包含了一个CountDownLatch实例和一个字符串数组filenames,表示需要处理的文件名。在start()方法中,我们启动了多个线程来处理每个文件,并调用了latch.await()方法来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而在每个线程中,我们执行了具体的文件处理逻辑,并在处理完毕后调用了latch.countDown()方法来将计数器减1。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

正在处理文件 file1.txt
正在处理文件 file2.txt
正在处理文件 file3.txt
文件 file1.txt 处理完毕。
文件 file2.txt 处理完毕。
文件 file3.txt 处理完毕。
所有文件处理完毕,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当所有文件处理完毕后,程序输出了“所有文件处理完毕,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的信息。这说明我们成功地使用CountDownLatch来等待多个线程执行完毕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

应用场景

  1. 主线程等待多个线程执行完毕后再继续执行。
  2. 多个线程等待某个操作完成后再继续执行。
  3. 实现并发任务的协调,例如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不同的子任务,当所有子任务都执行完毕后,再执行后续的操作。

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回环栅栏或循环屏障),是 Java 并发库中的一个同步工具,通过它可以实现让一组线程等待至某个状态(屏障点) 之后再全部同时执行。叫做回环是因为当所有等待线程都被释放以后,CyclicBarrier可以被重用。

CyclicBarrier多个线程协同工作

public class CyclicBarri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threadCount = 5;
        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threadCount,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所有线程执行完成,开始执行主线程...");
            }
        });
        for (int i = 0; i < threadCount; i++) {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执行任务...");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执行任务完成...");
                    cyclicBarrier.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执行...");
    }
}
复制代码

??上述示例中,定义了5个线程,这5个线程需要等待所有线程都执行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主线程。在定义CyclicBarrier时,将屏障点的数量设置为5,当所有线程都到达屏障点时,会执行Runnable中的任务,输出 "所有线程执行完成,开始执行主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任务完成后,会调用CyclicBarrier的await()方法,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成。

??执行以上代码,输出如下:

Thread-0 执行任务...
Thread-1 执行任务...
Thread-2 执行任务...
Thread-3 执行任务...
Thread-4 执行任务...
主线程执行...
Thread-1 执行任务完成...
Thread-0 执行任务完成...
Thread-3 执行任务完成...
Thread-2 执行任务完成...
Thread-4 执行任务完成...
所有线程执行完成,开始执行主线程...
复制代码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线程都先执行各自的任务,然后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成,当所有线程都执行完成后,执行Runnable中的任务,输出 "所有线程执行完成,开始执行主线程...",最后主线程继续执行。

应用场景

  1. 多线程任务:CyclicBarrier 可以用于将复杂的任务分配给多个线程执行,并在所有线程完成工作后触发后续作。
  2. 数据处理:CyclicBarrier 可以用于协调多个线程间的数据处理,在所有线程处理完数据后触发后续操作。

Phaser

??Phaser用于协调多个线程的执行。它提供了一些方便的方法来管理多个阶段的执行,可以让程序员灵活地控制线程的执行顺序和阶段性的执行。Phaser可以被视为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的进化版,它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并发线程数,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参与线程的数量。所以Phaser特别适合使用在重复执行或者重用的情况。

Phaser阶段任务使用

public class Phas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Phases = 3; // 设置阶段数为3
        int numThreads = 5; // 设置线程数为5
        Phaser phaser = new Phaser(numThreads); // 创建Phaser对象并注册线程数
        for (int i = 0; i < numThreads; i++) {
            new Thread(new Worker(phaser)).start(); // 创建并启动线程
        }
        for (int i = 0; i < numPhases; i++) {
            System.out.println("Phase " + i + " 阶段开始");
            phaser.arriveAndAwaitAdvance(); // 等待所有线程到达同步点
            System.out.println("Phase " + i + " 阶段完成");
        }
    }

    static class Work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Phaser phaser;

        Worker(Phaser phaser) {
            this.phaser = phas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开始执行");
            for (int i = 0; i < 3; i++) { // 模拟每个线程需要执行3个任务
                phaser.arriveAndAwaitAdvance(); // 到达同步点并等待其他线程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完成第" + i + "个任务");
            }
        }
    }
}
复制代码

??上述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haser对象,将线程数和阶段数分别设置为5和3,然后创建5个线程并启动它们。每个线程需要完成3个任务,在完成每个任务后调用arriveAndAwaitAdvance()方法到达同步点并等待其他线程,等到所有线程到达同步点后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最终,程序输出了每个线程完成任务的信息,以及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应用场景

  1. 多线程执行多阶段任务,需要协调各个线程的执行顺序。
  2. 多线程进行游戏或模拟操作,需要协调各个线程的执行时机。
  3. 多个线程需要协同工作来处理一个大型问题,例如搜索算法或者数据分析等。

Exchanger

??Exchanger是JUC(java.util.concurrent)并发工具之一,它提供了一个同步点,使得两个线程可以交换对象。Exchanger中交换对象的过程是一个阻塞方法,只有在两个线程都到达同步点时,才会交换对象,并且在交换完成后,两个线程会继续执行自己的代码。

??Exchanger通常用于实现数据的同步和线程间的通信,例如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中,可以使用Exchanger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交换。另外,Exchanger也可以用于遗传算法、数据加密等应用场景中。

Exchanger使用

public class Exchang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changer<String> exchanger = new Exchanger<>();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try {
                String data1 = "data1";
                String data2 = exchanger.exchange(data1);
                System.out.println("Thread1 received: " + data2);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try {
                String data2 = "data2";
                String data1 = exchanger.exchange(data2);
                System.out.println("Thread2 received: " + data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复制代码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创建了一个Exchanger对象exchanger,然后启动了两个线程thread1和thread2。线程thread1将字符串"data1"交换给线程thread2,并且接收到线程thread2交换过来的字符串"data2";线程thread2将字符串"data2"交换给线程thread1,并且接收到线程thread1交换过来的字符串"data1"。最后,两个线程都输出了接收到的数据。

应用场景

  1.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中,可以使用Exchanger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和交流。
  2. 遗传算法:在遗传算法中,可以使用Exchanger来实现父代和子代之间的基因交换,从而实现基因的进化和优化。
  3. 数据加密:在数据加密中,可以使用Exchanger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数据之间的交换,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 线程间协作:在需要多个线程协作完成某项任务的场景中,可以使用Exchanger来实现线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从而协同完成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Exchanger只适用于两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如果需要多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可以使用其他的并发工具,例如CyclicBarrier、CountDownLatch等。在选择并发工具时,应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作者:码下客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545401572642002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TCP协议原理,有这一篇就够了

先亮出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TCP作为传输层的协议,是一个软件工程师素养的体现,也是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知识点。在此,我将TCP核心的一些问题梳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到各位。001.能不能说一说TC...

Win10专业版无线网络老是掉线的问题

有一位电脑基地的用户,使用...

学习计算机网络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了解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基本操作和网络配置,例如如何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等,以及如何通过命令行工具(如ping、tr...

网络工程师的圣经!世界级网工手绘268张图让TCP/IP直接通俗易懂

要把知识通俗地讲明白,真的不容易。——读者说TCP/IP从字面意义上讲,有人可能会认为TCP/IP是指TCP和IP两种协议。实际生活当中有时候也确实就是这两种协议。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它只是...

三分钟了解通信知识TCP与IP协议(含“通信技术”资料分享)

TCP/IPTCP/IP分层模型①应用层...

网闸与防火墙:网络安全设备的差异与应用

在网络安全领域,网闸(安全隔离网闸,GAP)和防火墙(Firewall)是两类重要的防护设备。尽管它们都服务于网络安全防护,但在设计理念、技术原理、安全效能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五个维度...

S7-300的TCP/IP通信

一、首先在项目中创建2个S7-300的站点;二、硬件组态中,设置合适的TCP/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

西门子S7-1500 PLC的 MODBUS TCP通信

MODBUSTCP使MODBUS_RTU协议运行于以太网,MODBUSTCP使用TCP/IP和以太网在站点间传送MODBUS报文,MODBUSTCP结合了以太网物理网络和网络标准TC...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新版备考必备:第7章考点思维导图解析

备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小伙伴们,福利又来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第2版)》第7章考点的思维导图,助你高效梳理重点,让备考更有方向!...

TCP/IP、Http、Socket 有何区别与联系?

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而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Socket是什么呢?实际上...

西门子PLC串口协议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对比

西门子plc品牌众多,通信协议的类型就更多了,具体可分为串口协议和以太网通信协议两大类。...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十三):一泡尿的时间,快速搞懂TCP和UDP的区别

本文引用了作者Fundebug的“一文搞懂TCP与UDP的区别”一文的内容,感谢无私分享。1、引言...

程序员必备的学习笔记《TCP/IP详解(一)》

为什么会有TCP/IP协议在世界上各地,各种各样的电脑运行着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为大家服务,这些电脑在表达同一种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是千差万别。就好像圣经中上帝打乱了各地人的口音,让他们无法合作一样...

一文读懂TCP/IP协议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简述本文主要介绍TCP/IP协议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含义TCP/IP协议,英文全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包含了一系列构成互联网...

如何在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上重置 TCP/IP 堆栈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通常称为TCP/IP,是您的WindowsPC如何与Internet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关键部分。但是当事情出错时会发生什么?你如何解决它?幸运的...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