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编程网 > 正文

你是那种经过创伤却能变得更强的人吗?|教你如何在创伤后成长

yuyutoo 2024-10-29 17:28 4 浏览 0 评论

当我们谈起“创伤”这个词时,我们容易联想到的是它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心理学家在针对各类创伤事件的研究中发现,有一部分经历过长期的羞辱或虐待、绝症、至亲离世、战争、恐怖袭击等创伤事件的人们,反而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这些人被称呼为“幸存者”。

幸存者这个词,一方面代表他们经历了负面的人生体验,同时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这个词强调了“他们有力量地度过了那些负面事件”。

1995年,Richard Tedeschi 和Lawrence Calhoun提出了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创伤后成长是指一部分人在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生命境遇抗争之后,所经历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在创伤后,个体发展出了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

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都会发生“创伤后成长”,那么,是什么让一些人发生了这样的创伤后成长呢?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创伤后成长”。(如果你想测一下自己的创伤后成长程度,可以关注【微信公号】KnowYourself并回复【创伤】获得测试。)

什么是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在聊创伤后成长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我们所说的创伤是什么意思。

根据APA(1994)的定义,创伤性的事件是指与(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相关的事件,暴露在这样的事件中会使人感到害怕、恐怖、无助的情绪。

Tedeschi(2012)认为,能够引发创伤的事件往往包含以下特征:a. 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令人意外的或不寻常的; b. 通常包含身体上的伤害,或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会使人产生失控的感觉。在一些特定人生阶段的发生的创伤事件更容易使人脆弱,比如童年及20岁前后。

然而,研究者却在一些幸存者身上发现,在与创伤性事件抗争的过程中,尽管痛苦仍未消失,但他们也经历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比如,针对被关押在越南监狱长达8年的前战犯的研究中惊讶地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被释放后,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积极的个人成长。而且,那些经历最恶劣处境——反复的折磨、饥饿和肉体伤害的人,积极的成长会比他人更显著(Fretwell, 2013)。

Calhoun称,在他所研究的案例中,大约有35-75%的幸存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Kushner, 2016)。

这种成长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创伤的直接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Tedeschi(2004)认为,尽管名为“创伤后成长”,但,促成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幸存的过程——是尝试与创伤抗争、最终幸存下来的过程,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长。尽管我们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尝试给创伤赋予意义,或者从中寻找创伤的好处,但当我们做出努力时,这种成长是真实存在的。

在每个经历创伤的个体身上,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都是并存的。只不过在每个人身上这二者的配比不同。有一些人能够不断通过“幸存”的过程,克服负面影响,让自己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创伤后成长既是一种过程,也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Tedeschi和Calhoun(1996)认为,当我们与创伤性事件抗争时,会获得以下3个方面的成长:

1. 自我的改变

不知道经受过创伤的你,是否曾经这样想过:“再坏的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连面对这样的困难时我都能够处理好,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不能应对的呢?”

在凭借努力度过创伤后,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加强大。研究发现,应对和处理创伤的经历,让幸存者们更加能够自我依靠,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的提升,改变了一些对自己的看法。

简单来说,他们对自己应对困境能力的自我评估会提高,而且也会更相信自己在未来遇到困难时会有能力去处理。这是因为我们会把自己在一次艰难情境中的幸存过程,更广泛加以总结和推论。

2. 与他人关系的改变

针对重病新生儿的母亲、以及失去父母的个体的研究发现,有60%的人都认为自己从这个过程中有所受益。20%的人报告说,这段经历使得她们的家庭关系更加亲密 (Affleck, 1985)。这是因为,创伤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有多重要,以及丧失亲密的人可以是一件多么迅速的事情,从而更珍惜和他人的关系(Malinak, 1979)。

一部分被父母忽视、虐待过的孩子,也会对家庭以外给予了自己爱的人(朋友、老师、恋人)等,有着更多的珍惜和感恩之心。这种珍惜会让他们拥有更紧密的关系。

此外,创伤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找到曾经被忽视的社会支持系统。受到创伤时,我们愿意自我暴露的程度会比以前更多,这种自我暴露则能够使我们寻找到合适的社会支持,当得到了回应是,我们会明白当自己处于困难中时是可以依靠他人的,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在被强奸的女性的报告中,有25%的人都说因为受伤害的事件,而和原本疏远的家人增进了关系(Burt, 1987)。

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自己体会过痛苦,而对他人的痛苦更加敏感,我们因此变成一个更有关怀的人。这一点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关系。

3. 人生哲学的改变

除了对自己和他人看法的改变,和创伤抗争的过程还会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在被查出癌症的女性身上,表现出了这样的变化:她们开始对人生的优先级进行调整,对自己该重视什么有了新的判断,比如,会更欣赏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享受生活(Taylor, 1984)。

从长期来看,与创伤斗争的过程最终增强了幸存者们的精神信仰,使他们人生的意义感增强。他们会获得情感上的释然,并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比如,相信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事情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而这并没有什么(Aldwin, 1994)。

创伤后成长是如何发生的?——“创伤后成长模型”

关于创伤后成长是如何发生的,Tedeschi和Calhoun(2014)提出了创伤后成长模型。如图所示,创伤后成长的发生轨迹往往是这样的:

来源:A Model of Posttraumatic Growth(Tedeschi, 2004).

(汉化 / 隋真 制图 / 陈粤)

1. 首先,当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会在三个方面受到重大的挑战:

· 在管理悲痛情绪上的挑战,即如何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极端负面情绪;

· 在人生图式、信念、目标上的挑战,即如何处理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信念的怀疑,建立起新的、更高级的价值观和目标;(当创伤让你怀疑人生,你得想办法重新树立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 在生活叙事上的挑战:如何摆脱痛苦的叙事,建立起新的叙事方法。叙事,即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关注了什么,如何解读细节,不仅展示了我们(已经)是怎样的人,也同时塑造着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对创伤的叙事,对象可能是他人(比如在互助组中),也可能是自己(比如写日记),但都会逼迫我们去直面创伤事件,直面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2. 大多数的个体会进入反复的思考,即沉思。

一开始,沉思大多还是无意的、侵入性的(侵入是指不受你自己控制、明明不愿意去想却总是钻到你脑子里),这些思绪会自动进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反复进行和创伤相关的思考。

在沉思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能够自己减轻悲痛的情绪,对被动的沉思过程进行管理,进入主动、有意的沉思。还有一部分人,则会去外界寻求支持。他们会通过沟通、祈祷等方式来对他人进行自我暴露,并从其他榜样人物(比如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关于如何认知、如何处理的模范学习和支持,获得生活叙事的新视角,从而进入主动的沉思。

3. 进入有意的沉思后,个体就能逐步改变认知图式(即你认识世界的一些基本框架)和叙事方式,进行新的意义发现,从而获得创伤后成长,并获得人生智慧。

获得人生智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会使我们“不断地平衡反思与行动,衡量已知与未知,更能够接受人生的种种矛盾之处,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与人类存在相关的基本问题”。

创伤后成长中的认知策略

Zoellner(2006)认为,在“创伤后成长模型”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认知策略,他们对创伤后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积极的认知重评

积极的认知重评,指的是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理解产生负性情绪的事件。它是一种“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即不要等到对情绪做出反应,而是在产生和接收情绪的当时,就对情绪进行重新解释。

认知重评是让幸存者感到强大、能够控制和管理艰难情境的最有效策略(Castro, 2016)。

认知重评的过程包括:当我们遇到一件让自己感受到负面情绪的事件时,先试着识别自己的负面情绪,给他们打标签,比如“我开始有愤怒的情绪了”或者“我感到非常焦虑”。然后,系统地重新分析这件事对我们个人产生的影响,以新的、乐观的方式去叙述和评价创伤,分析它对我们现在和今后的人生的积极意义。

· 有意的沉思

对于创伤后成长而言,有意的沉思指的是“对于意义寻求、问题解决、回忆和期待的反复思考”(Martin, 1996)。如前文所说,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往往会先进入无意的沉思,再进入有意的、建设性的沉思。当有意沉思和积极重评相继发生的时候,创伤后成长的程度最高。

· 接受式应对:

在对9·11创伤人群的研究中,使用“接受应对”策略,即在应对创伤时,平静地接受已经发生的创伤事件,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是能够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一项重要策略。相反,如果采用防御性应对,即对灾难性事件表现出否认、愤怒,则不利于个体积极的成长。

· 追求意义感

2013年发表于PNAS的研究发现,快乐感和意义感往往并不重叠,快乐感往往更注重当下和利己,意义感则更长远和利他;并不是快乐感高的人意义感就一定越高,反之亦然。那些报告负面事件和痛苦挣扎(快乐感较少)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感更强,他们需要意义感,才得以在逆境中维持信念,相信自己是在获得更长远的、更宏大的人生奖赏。

研究也证明,如果一个人的意义感比较强,他们可能会更好地获得创伤后成长。在针对脊髓损伤的人群、丧失孩子的父母的研究中都发现,如果个体具有较强的意义感(觉得世界是有意义的,正面和负面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并且愿意去追求意义,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情形也值得为之投入),那么他们就会更好地获得创伤性成长(Zoellner, 2006)。

几个月前,我们曾做过一次互动留言征集,标题是一个粉丝的留言:“那时候自杀都没死成,现在的每一天都像是重生。”当时有很多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特别的故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着这些充满细节的故事时,我发现故事的主人深知自己的不幸,但他们从未忘掉那些过去,过去不是用来忘掉的——那些让你“忘掉过去,就能忘掉伤痛”的劝告永远是软弱无力的。相反,只有那些选择深刻地记住它们,理解它们的人,选择认真地活下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力量。比起宿命,他们更相信自己。

当时其中一位留言的粉丝画了一幅小画,现在把它送给你们,所有的“幸存者”: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References:

Affleck, G., Allen, D. A., Tennen, H., McGrade, B. J., & Ratzan, S. (1985). CAUSAL AND CONTROL COGNITIONS IN PARENTS'COPING WITH CHRONICALLY ILL CHILDRE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3(3), 367.

Aldwin, C. Stress, Coping, and Development. 1994. New York: Guilford.

Antonovsky, A. (1979).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Jossey-bass.

Burt, M. R., & Katz, B. L. (1987). Dimensions of recovery from rape focus on growth outcome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1), 57-81.

Castro, M. C., Martínez, M. A., & Abarca, X. F. (2016). 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Positive Reappraisal as Serial Mediators Between Life Impact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Victims of State Terrorism in Chile (1973-1990).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0886260516642294.

Cox, H. (2004). Facilitating post traumatic growth.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2(1), 1.

Fretwell, P., & Kiland, T. (2013). Lessons from the Hanoi Hilton: Six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erformance Tea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Joseph, S., Williams, R., & Yule, W. (1993). Changes in outlook following disaster: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to asse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6(2), 271-279.

Malinak, D. P., Hoyt, M. F., & Patterson, V. (1979). Adults' reactions to the death of a parent: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Martin, L. L., & Tesser, A. (1996). Clarifying our thoughts. Ruminative thought: Adva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9, 189-209.

Michaela Haas, "Bouncing Forward: Transforming Bad Breaks into Breakthroughs," Atria/Enliven, 2015

Taylor, S. E., Lichtman, R. R., & Wood, J. V. (1984). Attributions, beliefs about control, and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3), 489.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2004). " Posttraumatic growth: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1), 1-18.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1996).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9(3), 455-471.

Calhoun, L. G., & Tedeschi, R. G. (2012).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linical practice. Routledge.

Zoellner, T., & Maercker, A. (2006).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linical psychology—A critical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of a two component model.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6(5), 626-653.

David Kushner. (2016). Can Trauma Help You Grow? The New Yorker.

相关推荐

【Socket】解决UDP丢包问题

一、介绍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基于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相比于TCP就比较简单,像写信一样,直接打包丢过去,就不用管了,而不用TCP这样的反复确认。所以UDP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开销小。但是随之...

深入学习IO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实现原理

Linux服务器处理网络请求有三种机制,select、poll、epoll,本文打算深入学习下其实现原理。0.结论...

25-1-Python网络编程-基础概念

1-网络编程基础概念1-1-基本概念1-2-OSI七层网络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网络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网络通信分层架构,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Java NIO多路复用机制

NIO多路复用机制JavaNIO(Non-blockingI/O或NewI/O)是Java提供的用于执行非阻塞I/O操作的API,它极大地增强了Java在处理网络通信和文件系统访问方面的能力。N...

Python 网络编程完全指南:从零开始掌握 Socket 和网络工具

Python网络编程完全指南:从零开始掌握Socket和网络工具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网络编程是不可或缺的技能。Python提供了一系列高效的工具和库来处理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和协议操作。本指南将从...

Rust中的UDP编程:高效网络通信的实践指南

在实时性要求高、允许少量数据丢失的场景中,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凭借其无连接、低延迟的特性成为理想选择。Rust语言凭借内存安全和高性能的特点,为UDP网络编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如...

Python 网络编程的基础复习:理解Socket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这样的结构五层网络体系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协议的最高层,解决的是具体应用问题...

25-2-Python网络编程-TCP 编程示例

2-TCP编程示例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socket)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使主机间或者一台计算机上的进程间可以通信。Python语言提供了两种访问网络服务的功能。...

linux下C++ socket网络编程——即时通信系统(含源码)

一:项目内容本项目使用C++实现一个具备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即时通信且具有私聊功能的聊天室。目的是学习C++网络开发的基本概念,同时也可以熟悉下Linux下的C++程序编译和简单MakeFile编写二:需...

Python快速入门教程7:循环语句

一、循环语句简介循环语句用于重复执行一段代码块,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Python支持两种主要的循环结构:for循环和while循环。...

10分钟学会Socket通讯,学不会你打我

Socket通讯是软硬件直接常用的一种通讯方式,分为TCP和UDP通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且仅用过一次UDP通讯。而TCP通讯系统却经常写,正好今天写了一个TCP通讯的软件。总结一下内容软件使用C#...

Python 高级编程之网络编程 Socket(六)

一、概述Python网络编程是指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的网络应用程序。这种编程涉及到网络通信、套接字编程、协议解析等多种方面的知识。...

linux网络编程Socket之RST详解

产生RST的三个条件:1.目的地为某端口的SYN到达,然而该端口上没有正在监听的服务器;2.TCP想取消一个已有的连接;3.TCP接收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连接上的分节;现在模拟上面的三种情况:cl...

ABB机器人编程实用技巧,多项案例

...

Python中实现Socket通讯(附详细代码)

套接字(socke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进程间通信的方法,它允许不同主机上的程序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套接字是网络编程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程序都使用某种形式的套接字来实现网络功能。套接字可以用...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